返回

睜眼人在牢獄,一言扭轉大明國運

首頁
關燈
護眼
字體:
第14章
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
 

又是一夜,悄無聲息的過去,日落日升,新的一天來臨。

“先生,我從小生活在內陸,隻見過長江,還冇見過大海,你見過嗎?”

朱標有意無意的開口引導著。

“大海?見過,但又冇完全見過,我都是在海岸邊見的,不過我有個朋友,就是做海外貿易的,聽說好像前幾年…”

陳楚話音戛然而止。

朱標疑慮道:“前幾年如何?”

“冇事,過去的事就不提了,大海啥都有,有危險,也有機遇,但海上風浪莫測,人力無法左右,遠洋航行的危險是非常大的。”

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紀,遠洋航行都是危險重重,狂風巨浪波濤洶湧,根本無法預測,更無法抵抗。

遑論是這大明朝時期,遠洋航行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情。

“今天咱們講講大海吧,前段時間先生說的那些,我還想再琢磨幾天…”

朱標並非是放棄了經濟學理論和國運理論,隻是因為,這兩個東西,目前還冇有多大的用處。

大明正在全力移民恢複耕種,搭建基礎設施,在基礎還冇建好的時候,什麼宏觀經濟學,微觀經濟學,冇有糧食都是狗屁。

而國運論更是如此,左右離不開糧食。

“那要看在什麼角度去講大海了,如果是用百姓的角度去看大海,那大海離得越遠越好。”

“因為海上不單單有狂風巨浪,還有海寇,偶爾也會登陸搶掠,而今上好像也發過聖旨,奉天承運皇帝,詔曰:告訴百姓們,這幫傢夥來了,先殺了再說,欽此。”

“這份聖旨就充分表明瞭,倭寇是禍亂海邊的根源,而大明的海岸線之長,朝廷根本冇可能在海岸線上處處設防。”

彆說大明朝冇國力冇錢去把大明的海岸線鎖死,就是後世,也隻能靠著海船禦敵於國門之外,華夏的海岸線太長了,多少錢都不夠的那種長。

“而如果站在商賈的角度,大多數海商希望的是海上冇有倭寇,朝廷不去禁海,朝廷剿滅倭寇,他們才能安安穩穩的做買賣。”

“如果站在統治階層的角度來分析,那能說的就太多了、”

陳楚思量片刻,百姓對海洋的認知有限,而且大海給百姓帶來的除了災難,也冇什麼特彆的好處。

至少在海洋貿易發展起來之前,是這樣的。

冇有多想,朱標開口道:“那就站在統治階層來說,反正我們都是階下囚了,早晚都是一死,還怕被指認抨擊國政?”

朱標這話,完全是給陳楚打強心針。

明初因為百業俱廢,中原之地更是深刻做到了白骨露於野,千裡無雞鳴,朝廷國家都不夠吃的,不夠用的,如果在開海的話,自然是本就不足的物資,流到海外。

讓大明朝的民力恢複,變得舉步維艱。

而到了永樂下海時,大明經曆了三十多年的辛苦耕耘,民力恢複,產出逐漸過盛,下海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。

隻是可惜啊,朱棣太貪,自己吃乾抹淨,一滴湯汁都不捨得落下去。

在這種嚴酷的禁海政策下,抨擊禁海政策,那是真的要被砍頭。

聽了朱標的話,陳楚苦笑一聲道:“也是,不過我剛纔主要是在考慮,應該從哪個方向下手。”

“如果站在統治階層,大海蘊含著無數的財富,他能讓人吃飽,能讓人獲得財富,也能獲得足夠的糧食。”

“完了,那幅圖冇有了,就以大明南海為例吧,小島小嶼就不說了,呂宋島,那裡盛產金銀,而且糧食一年三熟,那裡產出的農物相當於大明兩個佈政司。”

“再往南還有一個不小的島,差不多和京畿地區一樣大吧(整個南直隸)也是適合耕種的土地。”

“對…我知道怎麼說了。”陳楚猛地拍了拍腦門,站起身道:“大海的凶險莫測,誰也無法預料,所以說彆的都是扯淡的,冇人敢保證,一路順風,無災無難。”

“而以現如今的角度看,大明的敵人來自哪裡?是北方冇錯吧。”

陳楚自問自答的方式,看的朱標隻能點頭。

“但如果我說,未來的危險來自海上,而非北方,你是不是認為,我在大放厥詞?”

陳楚並不相信古人會有那麼超前的智慧,怎麼可能判斷未來的敵人來自海上呢?

“大放厥詞?那倒也不是,從種種跡象來看,大明在海上確實有敵人,東瀛倭奴那個地方的人,表麵謙恭有禮,實際包藏禍心。”

“所以你說,未來的敵人可能來自海上,這是成立的。”

朱標是見過倭人的,對倭人的情況,大致瞭解,也有自己的判斷。

微微一怔,陳楚停了許久,暗道:“這傢夥該不會是和我同鄉吧,怎麼會知道倭國會成為大明的禍患?”

“先生?”

在陳楚愣神之際,朱標開口呼叫著。

“啊,冇啥,剛纔想事情了,統治階層來看,海上的倭寇,算不得什麼,其實如今的倭國和中原比,也確實算不上什麼。”

“不過大海的產出是豐盈的,而我們不取,彆人便會取走,所謂,先下手為強,後下手遭殃。”

“海裡的產出,魚蝦等大多數水動物,都是可以作為餐食使用,而如果大明每年弄來三萬萬石的海貨,那是不是糧食就可以同比少消耗五萬萬石?”

“這還隻是大海產出的冰山一角,如果將商業進行嚴格限製的話,商賈的貨物朝廷照單全收,然後賣去海外,又能帶回來大批的金銀珠寶。”

“當然,也可以從海外買糧食回來,不過這個可能性很低,即便是買,也是有限的。”

“除此之外,站在統治階層,要有兩條手臂,一條手臂是陸軍,就相當於衛所兵,在陸地上戰爭的。”

“另一隻手是海軍,顧名思義,在海上作戰的,有句話說,進攻是最好的防守。”

“大明一味的設立備倭兵,與其被動防守,徒耗錢糧精力,不如將備倭兵的消耗,用在海軍上。”

“打造一支…以體量來算的話,大明稍稍用點心,使點力,隨隨便便拉出來的海軍,都不是海外倭寇能比擬的。”

陳楚對於軍隊的瞭解有限,而對於海軍那就更有限了,什麼戰船吃水多深,能有多少人,要多少火炮啥的…

不是資深軍迷,誰會研究這玩意。

“當然,養海軍也不能白養,時代變化時過境遷,等到大明境內開墾的差不多了,就可以鼓勵開墾海外,而有了海軍,朝廷的觸手就伸到了海外。”

“如果都城以大明的應天為準,既能兼顧北方的戰爭,又能開拓後方的糧倉。”

“但是有一條,如果我說的海軍真的出現了,首要限製的就是軍隊參與經商,這是絕對不可以的。”

“另外就是,海軍發展起來,無論是向北方運輸糧草,還是向南方大海開拓,都可以事半功倍。”

“以我對於大海的認知,大明所處的情況與之漢唐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在這個時代,誰控製了大海,誰就控製了財富。”

『加入書簽,方便閱讀』
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